close

年初讀了一本有趣的書:旅人的食材曆(洪震宇/文   劉伯樂/圖)。

散落在台灣各地的美好味道,藉著作者的生花妙筆,依著四時節氣生動的呈現在眼前。寒冷的夜裡讀著書裡的文字,各種好味道跳進想像裡,總讓人飢腸轆轆!

一月,剛去台南參加路跑回來的夜晚,剛好讀到台南「全身都是寶,不變老滋味」的虱目魚料理,愛吃虱目魚的我頓時懊悔萬分,大老遠去了台南,怎麼就沒想到要去嚐嚐虱目魚粥呢!(雖然節令上不是虱目魚最肥美的時候,但是對我這笨嘴來說應該不會差太多吧。)

正值驚蟄、春分時節,韭菜正當令。春韭,台灣三月的禮物,書裡引經據典寫道,古人用雞蛋炒韭菜來祭祖。雞蛋炒韭菜讓我想起前年常常去大雪山國家森林公園爬山健行的日子。下山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林道15k的地方,向當地農戶買些蔬菜帶回家,最常買的就是韭菜,雖說「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但是海拔較高的地方,夏季的韭菜依然可口,雞蛋炒韭菜是那段日子常吃的料理。

周末,作者在葫蘆墩文化中心正好有一場演講:「絕妙好味,節氣之歌」
這場演講從美濃的花生豆腐說起,運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串起台灣各地的季節好滋味。這些季節限定的在地好滋味,往往是時間累積的富饒,品嘗這些絕妙好味的同時,也品嘗了這個地方的氣候與風土。

讀完旅人的食材曆之後,突然很想去旅行,順著節氣之歌去品味各地好滋味,會是個很棒的旅行方式,也是種不同的浪漫。

聽完演講,又有另一種感嘆:台灣的農業需要更多的美學與想像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