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過一些關於繡球花的栽培管理方法,已經忘了文章出處,但是要領大致上還記得:
1.掌握修剪時間。繡球花的花芽是在秋天分化的,所以修剪時間不要超過秋天,以免剪去花芽。
2.繡球花的花是開在老枝條上。
3.開花期可以置於陰涼環境,但是秋後還是要有充足陽光。
家裡有一盆從媽媽家帶回來的老品種的繡球花,去年開過幾朵花。
(喜歡把盆花放在不同的陶盆裡,呈現不同的質感。)
花謝以後修剪過一次。
因為照顧玫瑰的關係,玫瑰每回施肥,都會順便給繡球花一點肥。
起先是成長肥(氮的成分多些),後來是均衡肥(氮、磷、鉀比例相同),秋冬茶花和玫瑰多施磷鉀肥的時候,繡球花也跟著一起來。
通常到了九月,繡球花的枝條也茂密了許多,印象中這個時候也修剪過一次,目的是為了多長側芽。過後就再也不修剪了。
春天,繡球花休眠醒來,開始萌芽生長,千萬不要自作聰明把一些自認為老化的枝條剪去。
(心中的疑惑:繡球花需要18度C以下的低溫刺激才會花芽分化,這樣的溫度在台灣差不多要一月份才會出現吧,所以最後一次剪枝的時間是不是可以延到十月呢?)
五月初,發現繡球花比起前一年多了好多花。
不知道是肥料成分的關係,或是其他因素,今年的花色有著不同層次的變化 。
(註:看起來像是花瓣的其實是繡球花的萼片)
粉色逐漸黯淡
最後,一整盆花都呈現了乾燥花的感覺,花期將盡了。
到底今年繡球花開得比較好是因為是掌握了照顧方法?
還是今年年初較往年冷有助於花芽分化?
還是純粹只是運氣好呢?
家裡另外還有兩株繡球花
同樣的照顧方式,同樣的天氣狀況,這盆變化並不大:
只開了兩大朵和一小朵的花(去年開一朵)
這株花況一直不差,但是多年來種在秋冬沒有陽光的地方,今年花謝後改成盆植移到陽光較好的地方試試看。
七月初上梅峰值勤,特意去觀察了繡球花,發現花況良好的幾乎都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地植的又比盆植的佳。
最近繡球花都將凋謝了,園丁的繡球花實驗又要開始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本文只是自己的栽培紀錄,絕對不是什麼栽培指南哦。)
2015年
去年最後一次剪枝在十月份。
施肥、管理如常,但肥料給得沒有去年多。
原先放置在樹蔭下的繡球花盆栽,擔心日照不夠,所以移到日照充足之處。哪知五月底連續幾天暴雨,接著又幾天暴曬,感覺繡球花黯然失色不少。
修剪掉部分枯萎的花
植栽中心其實還有不少花朵,但是枝條很短,全被遮蔽在暗處了。
該怎麼剪枝才好呢?花量足夠了,但枝條似乎都不夠壯,即使後來搬到陰涼的地方,溫度一高整個花看來還是顯得無精打采的。
另外兩株繡球花花況跟去年差不多,也就不拍照了。
觀察了兩年,在平地繡球花要開得好,應該與品種有密切的關係吧。
延伸閱讀:
繡球花栽培之不專業紀錄二(2018.6.16更新)
藍色繡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