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牛角聚落(復興村)
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來到馬祖,這些總是停留在戰地印象裡的島嶼。
為了找尋適合的民宿,牛角聚落成了自己認識南竿的第一個地方。
 網路上如此介紹:
 牛角(復興村)是馬祖地區「聚落保存」與「閒置空間再利用」最成功的村落,走在曲折幽靜的巷弄之間,古樸的閩東建築、藝術造街的景緻,都是遊客最愛的攝影背景。 

想看看花崗岩石頭屋,想了解什麼是閩東建築,因此,我們住進了位於牛角的牛嵐民宿,進一步認識原汁原味的牛角。 



(爾章小築。從旁邊來來去去好幾回,回來後才知道它是牛角老屋活化的例子之一,目前是社區的休憩空間。)

 1960年以前,牛角是馬祖第一大漁村,隨著行政單位外移以及漁業榮景不再之後,牛角逐漸沒落。

民國87年起,一群在地有識之士發起『長住牛角』聚落保存運動,他們從『藝文生活、古厝新象』的初階願景起造,在人文觀照趨策下,透過閒置空間再利用,並持續舉辦各種藝文活動,藉以活化傳統空間和建築,重塑了社區價值,也逐步展現了馬祖人的文化自信。


長在石牆縫隙裡的植物,應該就是馬祖的代表性植物長萼瞿麥吧!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見已經毀損的石屋和新蓋的房子,就像過去與現在交織在一起。
 








依嬤的店
依嬤的店也是老屋改造而成,以馬祖風味餐聞名,若問起本地人,他們會說它菜做得好但是價錢貴了些。
 


 

從五靈公廟回望依山坡而建的牛角聚落,想像它曾經擁有的風華。




牛嵐民宿





這裡海風大,玻璃窗外還加了木窗。




推開木窗,讓傍晚的光線流瀉進屋。
 


民宿裡的很多畫作聽說是在這裡住過的藝術家朋友們留下來的。



舊碗、貝殼,靜靜妝點著民宿客廳的一角,古樸味更濃厚了。

 


 
來到南竿,總是要看看這裡的戰地景觀。

 北海坑道
 昔日專供突擊戰艇停泊使用的〝地下碼頭〞,現在,成了馬祖特殊的戰地景觀。





水道高為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水位8公尺,退潮為4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走完一圈約30分鐘。
不想走路的話,也可以搭船。為了配合觀光,這裡還有獨木舟的教學活動。
漫步在坑道裡,想著昔日眾多官兵在這裡開鑿的辛酸血淚,心裡其實不太輕鬆的起來,因而看著停靠在一旁的船隻,尤其是那隻天鵝船,總覺得突兀。




 




鐵堡
鐵堡位於突出的鐵板海角,聽說當年駐守在此的是最辛苦的兩棲部隊 ,他們必須防止對岸的水鬼摸上岸。
 


 





 

遠望的小村莊就是舊稱〝鐵板〞的仁愛村。
我們搭乘的計程車司機陳先生住家就在這個村子裡。
 

 津沙聚落
津沙早期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的第一大漁村聚落,擁有金沙般細緻的沙灘,是賞夕陽、踏沙灘的好去處。
就像牛角聚落一樣,津沙聚落曾經繁華然後走入衰落,現在的津沙在當地人的努力下,傾頹的石頭屋重現生機,蛻變為民宿、酒館。








 









馬祖小旅行結束後,拿出旅人的食材曆這本書,翻開提到馬祖食材的兩個部分,突然就掉進入了文字裡的氛圍。
五月,馬祖扎實有嚼勁的空心菜,我們無緣吃到。倒是品嘗了魚麵、紅糟炒飯和老酒麵線,還誤打誤撞嚐了馬祖最道地的甜點:黃金地瓜餃。儘管如此,重讀書裡這些文字,還是讓我深覺懊惱,懊惱自己出發前怎麼不好好讀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