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時間:2017年4月
觀察地點:台中大肚山地區(野地生長之植株)
靜宜大學楊國禎教授於2005年在大肚山發現野薔薇,起初認為是光葉薔薇 ,後來發現葉子背面沿葉脈有毛,與光葉薔薇有顯著差異,剛好當時台灣師範大學研究生洪鈴雅正在研究薔薇分類,經洪鈴雅比對標本後確認是新種薔薇,取為「毛葉薔薇」( Rosa pubinervis ),但只記載在自己的碩士論文,並未在學術期刊發表。後來再經比對後,認為這種分布於大肚山及整個西部葉片帶毛的薔薇與廣東薔薇(Rosa kwangtungensis )一樣,於是正名為廣東薔薇(Rosa kwangtungensis )發表中。
至於中文俗名,吳金樹老師認為在台灣我們稱之〝大肚山薔薇〞以紀念在大肚山發現這種薔薇的故事,有其地方上的特殊意義。
言歸正傳,四月前往台中都會公園欣賞和觀察了復育的大肚山薔薇,並記錄成格文大肚山薔薇。後來很幸運的,又有機會在友人的帶領下接觸在野地自然生長的大肚山薔薇。
註: 廣東蔷薇 Rosa kwangtungensis Yu et Tsai
四月,大肚山薔薇怒放,與綻放中的灰木同為台地上最美的風景。
錯落台地上的大肚山薔薇或與禾本科植物混生
或與菝葜相互纏繞
攀緣小灌木,空曠處枝條匍匐滿地延伸,若尋得依靠,枝條挺直遠看如如一直立小灌木。
觀察或者賞花,時不時還得留心腳下誤踩了台灣百合。
偶見兩朵花瓣平攤工整的薔薇,像是押花教室裡的素材。
以下為觀察紀錄:
枝條與葉片
(葉片正反面以及托葉沒有拍好,有機會再補。但跟都會公園紀錄的差不多)
大部分花序如圖
偶有豪華級花序
小花梗有或無腺毛
萼筒:有些光滑無毛,有些有少許腺毛
花萼裂片有腺毛
帶腺毛的萼筒
花白色 花徑3-4公分
雌蕊等長或略長於雄蕊
花柱結合成柱,有毛
有些開到盡頭的花朵花瓣會呈現深淺不一的粉紅色
在一片雪白的花裡見淺淺嫣紅,即使花朵已不再完整還是別有風情。
台地上為數不少的大肚山薔薇,只有一叢有這種花瓣由白轉紅的現象。
看得出照片裡的花朵有什麼異狀嗎?
前方三朵分別多出了一至三個花瓣呢
花落果成 果實球形
延伸閱讀:台灣原生薔薇
小果薔薇
琉球野薔薇
金櫻子 山薔薇 琉球野薔薇
玉山野薔薇
高山薔薇
大肚山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