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會想起英國湖區的景色。
這陣子查看隨身硬碟裡的各種照片,發現2017年英國旅行回來後整理的照片中,關於湖區部分發文用的照片早就預備好了,畢竟湖區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只是自己向來不是很愛寫遊記,一再拖延後來就忘了。
隔了幾年後再看到照片裡的湖區片段,心裡還是有些悸動,那就再為當年的英國之行發個湖區的回憶吧!文字部分就省略了。
常會想起英國湖區的景色。
這陣子查看隨身硬碟裡的各種照片,發現2017年英國旅行回來後整理的照片中,關於湖區部分發文用的照片早就預備好了,畢竟湖區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只是自己向來不是很愛寫遊記,一再拖延後來就忘了。
隔了幾年後再看到照片裡的湖區片段,心裡還是有些悸動,那就再為當年的英國之行發個湖區的回憶吧!文字部分就省略了。
來到湖區怎能不到彼得兔系列叢書的作者碧雅翠絲.波特女士(Helen Beatrix Potter 1866-1943)的故居走走呢?
碧翠絲·波特除了大眾熟知的作家、插畫家等身分之外,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家和生態保育人士 。
總覺得日本人特別喜歡湖區,喜歡碧雅翠絲.波特,想想自己N年前第一次在書上(來自彼得兔的村子)讀到英國湖區這樣一個地方,以及碧雅翠絲.波特的諸多軼事,那本書的作者就是日本人:岩野礼子。
岩野礼子曾經就讀英國的美術學校,期間數度造訪湖區,但無法滿足只是當個湖區的觀光客,所以在學校課程結束之後,費了不少力氣申請簽證希望能留在英國工作。「如果能順利回到英國,我一定要在湖水地方住上一整年,盡情感受四季的變化,充分體會當地人的日常生活,這曾經是我內心中非常強烈的願望。」1994年1月,岩野礼子再度回到倫敦,並取得最長的四年簽證,忙完瑣碎工作後便直奔湖區展開湖區的生活。關於岩野礼子在此生活的點滴、她與當地年長居民訪談中得知的波特印象,以及她對當地的各種觀察都記錄在〝來自彼得兔的村子〞這本書裡。
五月下旬走在英國湖區的環湖小徑上,不時在路旁林下見到一叢叢開著白色繖型花的植物,氣質清新可愛,忍不住蹲下來拍照。有位女士見我們拍照,便停下來告訴我們這植物的作用,後來一查,原來中文俗名叫野韭菜、熊蔥、熊蒜等等,學名Allium ursinum,石蒜科蔥屬(Al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歐洲、亞洲原生韭菜的近源種。
熊蔥(野韭菜)多生長在林下或潮濕有遮蔽之處,廣泛分佈於歐洲和北亞地區,尤以德國野外最多。熊蔥(野韭菜)有蒜香,味道類似韭菜,香氣獨特營養豐富。據說春季新發的第一到第五片葉子最為鮮嫩可口,連超市都有販售。開花之後口感較差。網路上讀了幾篇文,發現此物華人頗愛,這喜愛的程度似乎超過歐洲人許多。關於熊蔥(野韭菜)的食用方法很多,也包括野韭菜餃子、韭菜盒子,當然,這是華人的吃法。
網搜熊蔥(野韭菜)資料時,對小魚的這篇德國春天的野鮮蔬1.--Baerlauch熊蔥印象深刻。
英國藍鈴花(Native English Bluebell English Bluebell Common Bluebell )
風信子科藍鈴花屬多年生球根花卉
學名: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英國之行,旅伴中有人特別嚮往到劍橋大學體驗康河撐篙,於是我們來了。
康河(River Cam)是一條曲折蜿蜒南北走向的河,流經劍橋小鎮的部分,河面寬闊河水平靜。劍橋大學大部分的學院、研究所、圖書館、實驗室分布在康河兩岸。乘坐平底小船沿著康河穿過數學橋、嘆息橋欣賞校園風光,是劍橋的傳統也是特色。
這趟旅程沒做什麼功課,因此這天我墮落到幾乎要離開園區準備到劍橋大學划船去了,才發現自己逛了一個上午的美麗園子竟然就是劍橋大學植物園(Cambridge University Botanic Garden) 。這件事我從頭到尾都沒對旅伴提起,真是太丟人了。
劍橋大學植物園(Cambridge University Botanic Garden) 1846年開放至今,四十英畝的面積分佈著八千多種植物,錯落安置著香草花園、岩石花園、乾燥花園(the dry garden)、溫室等等。因為事先沒做功課,所以全程憑著感覺亂走,半天的時間,偌大的植物園我遺漏不少明珠,不知道還有機會造訪劍橋大學植物園嗎?
這裡很多植物都立有名稱標示牌,上面有學名,因此拍照回來後可以循線進一步的了解,喜歡認識植物的朋友,在這裡應該如魚得水吧!
親見紅花鳶尾(Iris milesii)、香根鳶尾(Iris pallida)以及曾在網路植物社群討論頗為熱烈的〝假立鶴花〞(Thunbergia natalensis)是此行意外的收穫。
對一個喜歡植物的人來說,認識一個城市很自然地就從周圍的行道樹開始了。
英國之旅從倫敦開始,2017年五月中旬,有三天的時間停留在海德公園附近,盛花中的歐洲七葉樹,懸鈴木和橡樹(oak tree)每日必見。
倫敦市內隨處是古老的建築物,伴隨著的參天巨木總讓人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