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了,傍晚時分沿著老庄溪練跑去,發現溪邊散布著小叢或成片開著花的大型禾本科植物,貌似蘆葦,但葉片較蘆葦細長,這跟蘆葦相似的植物莫非就是蘆葦屬的開卡蘆?還是小心查明,只是越查越糊塗,因為從圖片上看,蘆竹跟開卡蘆也十分相似。幸好,請教植物達人,有達人掛保證,的確是開卡蘆無誤。
開卡蘆(Phragmites karka)
禾本科蘆葦屬,多年生大型挺水性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熱帶亞洲地區。
台灣,開卡蘆多生長於低海拔地區的平野一帶,常見成群繁生於向陽的沼澤、河邊、溪邊濕地、廢耕農田濕地等環境。
開卡蘆跟蘆葦一樣,具有匍匐狀的地下莖,植株由發達的地下莖長出,一根一根地露出地表。植株高可達4公尺,莖粗而高大,莖桿似竹,中空而具節。因此,有人將開卡蘆或蘆葦的莖開發為吸管,以替代不環保的塑膠吸管。
生性強健的開卡蘆,耐熱、耐濕,耐貧瘠,可抗污染。由於廣泛分布,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應用方式,例如當成食物、製成生活用具、充當建築材料等等。
在生態上,開卡蘆是野鳥活動的緩衝區,提供野鳥避敵與棲息的環境。開卡蘆成群生長於水域淺水位,具有緩衝水流、過瀘水質的功能。
秋天,老庄溪盛放的開卡蘆充滿季節感,為日常的沿溪慢跑平添了許多趣味。
溪旁各種水生植物密生如毯,是水鳥躲藏或育雛的重要場域。溪中釣魚人後方便有一叢高大的開卡蘆。
河堤下方的開卡蘆
夕陽下的開卡蘆花序閃著亮光
陰天的正午時分,開卡蘆花序看起來就顯得有些失色
開卡蘆常成群生長在水域的淺水位,有緩衝水流、過濾水質的作用。
剛自頂端抽出的花序,花序為密生的圓錐狀花序。
這似乎是開得比較久的花序
開卡蘆高度可達3-4公尺,莖桿似竹,一節一節,中空。有人將它的莖開發為吸管,以替代不環保的塑膠吸管。朋友老詹說,它取開卡蘆的莖做成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