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fter The Rain)
自從能稍微辨識出西伯利亞鳶尾以後,再回頭欣賞溫帶花園,總是輕易就發現西伯利亞鳶尾的身影。葉片細長,花莖高於葉叢的西伯利亞鳶尾在花園裡跟很多花草都能搭配,優雅的身影讓Dina好嚮往啊。
中文〝西伯利亞鳶尾〞有時候指的是(Iris sibirica )這個物種,有時候指的是西伯利亞鳶尾系(Series Sibiricae)裡原種和各種雜交品種的總稱。
【註:北美西伯利亞鳶尾協會在1977年將西伯利亞鳶尾系(Series Sibiricae)劃分為兩個亞系:西伯利亞鳶尾亞系(Subseries Sibiricae)和金脈鳶尾亞系(Subseries Chrysographes)。這篇網誌裡的西伯利亞鳶尾鎖定的是西伯利亞鳶尾亞系。】
西伯利亞鳶尾亞系包含兩個原種:西伯利亞鳶尾(Iris sibirica )和溪蓀(Iris sanguinea )。早在18世紀就有對這兩種鳶尾的記載,不只用於花園供觀賞,還有治療潰瘍、雀斑等藥用功能。
西伯利亞鳶尾
學名:Iris sibirica
英名:Siberian Iris
日名:
分布於義大利北部至俄羅斯西南部
高60-120公分,花莖高於葉叢,有1-3個分枝,開5-9朵花。另有一白花變種。
溪蓀
學名:Iris sanguinea
英名:Siberian iris、blood iris
日名:アヤメ(文目、菖蒲、綾目)
別名:東方鳶尾(中國植物學雜誌),西伯利亞鳶尾東方變種(中國東北部植物檢索表)
分布於韓國、俄羅斯、日本、中國北部,多生長在沼澤地、濕草地或向陽坡地。
有一白花變型:白花溪蓀 ( Iris sanguinea f. albiflora )
兩者均開藍色花,花型相似,外花被垂直向下或中部稍微拱起,極少數呈水平狀。但溪蓀花稍大,花莖稍高於葉叢,無分枝,頂端開2朵花。
19世紀末,英國的保育研究者選育出一些新的雜交品種。1957年出現了外花被(垂瓣)水平展開的品種Iris 'White Swirl',明顯跟過去西伯利亞鳶尾外花被(垂瓣)垂直向下的花型不同,Iris 'White Swirl'也成了許多雜交種的親本。20世紀60年代,成功獲得了植株高大、花莖更硬、花徑更大和外花被(垂瓣)更接近水平的四倍體,之後顏色也更加豐富,開始有黃色花的品種。
西伯利亞鳶尾花色最常見的是藍色系,包含深淺不一的藍色、紫色和紫羅蘭色。少量黃色、白色和粉色。
(參考資料:濕生鳶尾 品種賞析、栽培及應用 胡永紅 肖月娥 著)
(photo by After The Rain)
自從能稍微辨識出西伯利亞鳶尾以後,再回頭欣賞溫帶花園,總是輕易就發現西伯利亞鳶尾的身影。葉片細長,花莖高於葉叢的西伯利亞鳶尾在花園裡跟很多花草都能搭配,優雅的身影讓Dina好嚮往啊。
(photo by After The Rain)
(photo by After The Rain)
(photo by After The Rain)
2017年五月旅行英國時第一次見到西伯利亞鳶尾,肯辛頓花園、劍橋大學植物園、湖區住宿的小木屋旁......隨處可見。它們成叢生長植株修長挺拔,花朵叢生植株頂端,在花園裡跟其他植物極易搭配。
看過電影《塔莎杜朵 一個人的田園生活》嗎?
塔莎奶奶的花園也有好多西伯利亞鳶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