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走在英國湖區的環湖小徑上,不時在路旁林下見到一叢叢開著白色繖型花的植物,氣質清新可愛,忍不住蹲下來拍照。有位女士見我們拍照,便停下來告訴我們這植物的作用,後來一查,原來中文俗名叫野韭菜、熊蔥、熊蒜等等,學名Allium ursinum,石蒜科蔥屬(Al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歐洲、亞洲原生韭菜的近源種。
熊蔥(野韭菜)多生長在林下或潮濕有遮蔽之處,廣泛分佈於歐洲和北亞地區,尤以德國野外最多。熊蔥(野韭菜)有蒜香,味道類似韭菜,香氣獨特營養豐富。據說春季新發的第一到第五片葉子最為鮮嫩可口,連超市都有販售。開花之後口感較差。網路上讀了幾篇文,發現此物華人頗愛,這喜愛的程度似乎超過歐洲人許多。關於熊蔥(野韭菜)的食用方法很多,也包括野韭菜餃子、韭菜盒子,當然,這是華人的吃法。
網搜熊蔥(野韭菜)資料時,對小魚的這篇德國春天的野鮮蔬1.--Baerlauch熊蔥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