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水果王國產業文化復興青年工作站」,在7月6日辦了一個健行活動:「生態健走-先民挑沙足跡 當今古道慢行」。
活動中安排了苗栗縣社大徐新浩老師沿途解說,因為辦活動的關係,古道路況也會重新檢視和整理,比平日更加安全,感覺非常適合親子同行。時間上正逢暑假,孩子們剛好回台灣,那就大家一起到挑沙古道走走吧!
準時到達順元山.寺前集合
這天正逢小暑,天氣十分炎熱。出發前,徹底做了防曬、防蚊。
路上,徐新浩老師採了山胡椒(馬告)的葉片讓大家聞一聞。
山胡椒,也就是原住民口中的「馬告」,樟科木薑子屬,是泰雅族等原住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調味品。 生長在海拔100至1500公尺的闊葉林中,喜好生長於道路兩旁, 雌雄異株,雌株才會結果。
老師還摘了一 片油桐樹葉,認孩子們觀察葉片基部兩個像螃蟹眼睛的小點點,也就是蜜腺,蜜腺會分泌蜜液,吸引螞蟻和昆蟲前來,協助授粉或自我防禦。
轉進水頭伯公廟,今天剛好是初一,焚香感謝伯公的庇佑。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伯公與地方生活息息相關。農業社會大小村落、田頭田尾、水頭水尾皆有伯公廟。
象山水頭伯公廟位於卓蘭老庄溪源頭之一工寮坑旁,從廟旁的「水頭伯公廟整修完成誌」,可以粗略了解水頭伯公廟的過去歷史以及改建過程。
離開水頭伯公廟,再度踏上挑沙古道,路旁有一棟廢棄老屋。
老屋的牆面是竹編夾泥牆,又是一個很棒的解說點。
早期物資缺乏交通不便,先民蓋房子往往是就地取材,用竹片編織成骨架,以麻繩固定好,再用黏土加上剁碎的稻草或粗糠混合而成泥漿,塗於竹編兩面。稍講究的可在泥牆外刷上一層白灰,兼顧保護與美觀之作用。
門框所用木材也不像訂製那般平整,看的出來是就地取材。
走進這個路段,路面濕滑,兩旁人造林下植被濃密蓊鬱,氣溫明顯下降許多,沁涼無比,有如進入了天然冷氣房。
茵茵今天表現的很棒哦
觀音座蓮,台灣低海潮濕山區常見的大型蕨類植物。
(學名Angiopteris lygodiifolia 合囊蕨科,觀音座蓮屬)
幾次在潮濕林下拍過貌似同蕊草的植物,但是沒見過花自己也不太有把握。
今天運氣很好,路旁發現一株正在開花的同蕊草
走到稜線上了,眼前出現樟之細路的藍黃布條
開始要一路下坡了
越過稜線開始下山的600公尺路徑,比較陡的是竹叢旁邊這段斜坡。
工作人員兩周前來釘了木樁綁上拉繩,這斜坡對大人來說沒什麼,但是對小朋友來說應該是個有趣的體驗。
茜茜和米亞跟著老師輕輕鬆鬆下去了。
舅舅揹著茵茵走下斜坡
600公尺終了合照一張,這裡接上舊苗58鄉道,接著便可以一路輕鬆走到白帆社區。
哪裡知道舊苗58鄉道有一段約100公尺長的高繞路段上竟然出現一處坍方,原來的路徑消失,順著濕軟的黃泥土坡往下走,一不小心便滿腳爛泥。
女兒俐落的抱著茵茵,帥氣的走下爛泥坡。
高繞路段結束,重新接上舊苗58鄉道
經過坍方處後,鞋子上滿是爛泥的大家都像越野跑者了!
地質小教室:老師講解卓蘭層的結構
(茵茵幫媽媽拍的美照)
女兒突然想起她小時候就是跟著爸爸走這條路到白帆的。那時候還沒有140縣道,這條路是進出白帆地區的主要幹道。
邊走邊聊,涼風習習,好舒暢
構樹上有個螞蟻窩,老師講解螞蟻窩與蜜蜂窩的差別。
路旁有血桐,老師摘下一片葉子說明:
血桐的葉柄和葉片的接著處是在葉子的背面上,這種葉形叫「盾形葉」。
舅舅帶著孩子們進行30公尺的越野跑
路旁很多蓪草(通脫木),照片是去年秋天在這段路上拍的。
老師鋸下一截蓪草的樹幹,取出濕潤而柔軟的蓪草髓心,這可是舊日的美勞材料呢!
一株附生在岩石上的旋莢木,正開著花。
年輕美麗的背影,年輕真好啊!
靠近社區馬路旁的擋土牆十分濕潤,上面覆蓋著細緻的小葉冷水麻
除了小葉冷水麻,牆面上還有尖舌草和半月形鐵線蕨。岩生秋海棠這一帶也很多。
順路走進白帆社區的福德祠,後方有個天然洞穴供奉龍神。老師說「龍神信仰」是客家人特有的,我竟然今天才知道。
終點「白布帆環境教育中心」,前身是卓蘭鎮內灣國小白帆分班,全程4.3公里。工作人員在此準備了水果、冰開水和便當,飢腸轆轆之下覺得水果格外甜美,便當也特別好吃。
天氣太熱,加上茵茵和米亞對於蚊蟲叮咬身體反應很大,決定只走單程,吃完中飯便打道回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