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毛豆 (Tephrosia purpurea),豆科蝶形花亞科灰毛豆屬 ,亞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屬名Tephrosia源於希臘語teprhros,意為灰色的,指葉背灰毛。種小名「purpurea」意思是「紫色的」。
去年今日,一群人去大安溪看甜根子草花。行經乾燥河床,無意中看見紫紅色小花在草叢間閃爍,不禁多看了兩眼,是沒見過的豆科植物呢!停下腳步匆匆拍了幾張照片。
回來後上傳照片至植物社團請教,原來是「灰毛豆」,豆科蝶形花亞科灰毛豆屬的植物 ,進一步查詢灰毛豆的資料,卻少之又少,花友們在社團上傳的灰毛豆絕大部分花色是白的,出現的地點多在河口或海濱,這引起了我的注意,總想著要再回去多觀察,卻等到整整一年後才實現這個念想。
灰毛豆學名:Tephrosia purpurea,種小名「purpurea」意思是「紫色的」,所以紫紅色應該是它主要的顏色。灰毛豆廣泛分布泛熱帶地區,用學名搜尋出來的圖片,花色也幾乎都是紫紅色的,看來台灣的白花灰毛豆反而像是個特殊的存在。
莖基部木質化,近直立或伸展,具縱稜,近無毛或被短柔毛。分枝多。
乍看,覺得它的氣質好似有幾分像木藍家族。
生長在溪邊沙地上,周圍有大片的甜根子草,少量白茅。野木藍、穗花木藍也頗多。據說是良好的固砂及堤岸保土植物。
在開闊向陽處,植株呈匍匐狀伸展。生長在甜根子草叢間的,植株較為直立。
羽狀複葉,小葉先端鈍,截形或微凹,具短尖,基部狹圓。
葉正反面被平伏短柔毛,托葉線狀錐形。
總狀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
花冠淡紫色,旗瓣扁圓形,外面被細柔毛,翼瓣長橢圓狀倒卵形,龍骨瓣近半圓形。
莢果線形,稍上彎,頂端具短喙,被稀疏柔毛
以下引用恆春熱帶植物園之資料
學名: Tephrosia purpurea
中名: 灰毛豆
別名: 灰葉
分類: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
科名: 豆科(FABACEAE)
原產地: 台灣,分布泛熱帶。
生活型: 亞灌木或多年生草本
葉的描述: 小葉7~17枚,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1.5~3.5 cm,寬0.4~1.2 cm。
花的描述: 花紫紅色。
用途說明: 全草有毒,根部尤劇,可毒魚。
果實、種子描述: 莢果長2.5~5 cm,寬4 mm。
生育環境: 台灣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