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從IKEA到火山口,一趟勇往「植」前的全
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從IKEA到火山口,一趟勇往「植」前的全球採集之旅
作者: 克里斯‧索羅古德(Chris Thorogood)
譯者: 韓絜光  
出版社:一卷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7

作者 克里斯‧索羅古德(Chris Thorogood)簡介:
牛津大學植物學家、插畫家和演說家,現任牛津大學植物園副主任兼科學部主管、菲律賓大學客座教授,也是倫敦林奈學會會員、牛津大學李納克爾學院初級研究員。研究興趣集中在演化遺傳學、植物分類學和生物多樣性熱點,尤其關注寄生植物和食肉植物的演化,以及地中海盆地和日本等生物多樣性熱點中的分類多樣性。


年假已過,家中又只剩下兩老以及一貓一犬。立春之日天寒地凍,窩在溫暖的角落讀書正好,繼續年前就開始的「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吧!

書腰上的「老派植物學者」幾個字一度讓我以為作者是個老先生。

作者為調查當地植物相,或為撰寫某地野花圖鑑,或為尋找目標植物進行研究,或為採集標本和種子、與當地植物學家合作等等緣由,走訪世界各地不同的角落,追尋命定的植物戀人。

目的地或許是雲霧繚繞的高山一角、海邊的峭壁之上,有時是無法公開的私人領域,或是有荷槍實彈士兵站崗的戰地、蚊蚋叢生的沼澤......
作者文筆生動善於鋪陳,敘事手法高明,驚險之處讓人捏一把冷汗,寫到感動之處,又令人感同身受,像是作者攀上希臘奧林帕斯山找到歐洲苣苔(Ramonda heldreichii)時地感嘆:
「這種歐洲苣苔是第三紀留下的孑遺生物,從久遠以前到現在,外在環境的變化就僅限於這座高山較高處的山坡;它早在人類現蹤之前就在了,我想它也會存在得比我們更久,在這恆久不變的荒遠高處。我休息了片刻,緩和劇烈的心跳,然後放眼欣賞這一切—風景、植物與永恆。背負著千萬年的歲月,生根在千尺厚的岩石,這是一株伴隨奧林帕斯山的心跳生長的植物。」

書裡最讓我驚嘆的植物是出現在第三章的馬兜鈴科的鞭寄生屬(Hydnora)植物,這屬植物只有少數幾種,只分布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和阿拉伯半島南部。宿主是大戟科植物,何時開花無從預料。這種植物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植物的印象,而它們所在的環境、植物相,也像奇幻電影裡的場景,令人魅惑不已。鞭寄生屬植物只有開花時才冒出地表,《它拳頭般的奇異花朵勢不可擋,一拳竄出地面,甚至能衝破鋪過的路面,損壞基礎建設。花瓣張開一嘴白牙(當真是吸血鬼),俗稱「誘捕體」,會散發惡臭,把好奇的糞金龜引來。》這些文字描繪的可是一朵花呢!

曾經對鳶尾花有過濃厚的興趣,因此作者在採集旅程中提到的鳶尾,我總愛依著學名再上網看個仔細。尤其是中東地區的拿撒勒鳶尾(Iris bismarckiana) 、黑鳶尾(Iris atrofusca ) 、瑪麗亞鳶尾(Iris mariae),這類在分類上屬於假種皮鳶尾的原生種鳶尾花,實在是太美了。東方的鳶尾總與水相伴,中東的鳶尾有些甚至長在沙漠之地,視覺上的強烈美感讓人怦然心動。

作者在書中附上不少插圖,逼真程度一度讓我以為是高解析度的照片。當然,這些插圖的主角,有不少是列當科的寄生植物、食蟲植物豬籠草。作者在序中一開頭便放了豹斑豬籠草和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的插圖,作者的科學研究之夢起源於童年時期IKEA賣場外的一株向陽小列當,夢想真的成真了,盡一切努力到世界各地去旅遊,塗塗寫寫、素描畫畫的夢想。人類可以從大自然學習什麼呢?作者在了解肉蓯蓉的多樣性過程中,發現這種植物說不定是解決全球沙漠化問題的其中一種方案。而豬籠草葉片引誘昆蟲滑入陷阱的機制,甚至可運用於噴墨列表機之類的設備。

這本科普書帶領我以認識植物的角度進行了一趟世界之旅,作者的說故事能力引人入勝,往往沉迷其中而輕忽了這些觀察與研究背後的意義,直到認真把序再讀一遍的時候,才又重新聚焦於作者的研究重點和目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na 的頭像
    Dina

    Dina的花園

    D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