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書筆記~~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作者: 游旨价                     
繪者: 黃瀚嶢  王錦堯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3/31

我喜歡接近植物、欣賞植物、觀察植物,甚至有些強迫症似的,想追根究底眼前這株植物名字為何?科屬?分布?下次有緣再見,若能一眼認出它來便覺滿心歡喜。自從讀了年輕的植物學家游旨价的兩本大作之後,彷彿醍醐灌頂,面對高山植物,會跳出以往狹隘的視角,除了植物形色、名稱、科屬、分布之外,以巨大到無法想像的的時空範圍,想像眼前的植物是如何來到台灣高山?或許只是株小花小灌木,又或是高聳雲端的巨木,探討他們來自何處的過程,我們也就與世界有了某種連結。

台灣是一個位於亞熱帶地區的年輕島嶼,這個年輕的島嶼有五分之三是山地,其中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有兩百多座,錯綜複雜的地形造成台灣植物的豐富以及多樣性。

一百多年前來自西方的博物學家以及日治時期的日籍植物學家,都對於台灣高山上的植物驚嘆不已。究竟這些植物是從哪裡來的?作者以第一章的紅檜,和第二章的山薰香開場,帶領大家進入生物地理學以及自然歷史的視角來認識高山植物。


第一章 巨木的原鄉在何方
1912年,卜萊斯(William R.Price)的驚嘆:
「......阿里山二萬平車站工地不遠處,有一片紅檜純林。若非親眼所見,可能沒有人會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壯美的森林。林子裡的大樹,我估計每棵可能都有10幾米寬,50多米高。這樣雄偉的植物,能與它媲美的只有美國加州的巨杉了吧。」卜萊斯何其幸運,在阿里山紅檜林終結之前親眼目睹如此壯闊的巨木森林。台灣的紅檜巨木到底來自何處?作者娓娓道來扁柏屬植物的東亞—北美間斷分布,可能的各種假說,有如福爾摩斯探案般抽絲剝繭。

第二章 山薰香的北漂之路
高海拔地帶的植物山薰香,究其來源,竟然來自遙遠的南半球。作者引用長距離傳播假說來解釋山薰香的南、北半球的間斷分佈:
生物在偶然的條件下,可憑藉特定的外部環境力量,在短期內達成數百或數千公里的遠距離傳播。長距離傳播能更成功,機緣是重要關鍵,應該就是我們說的因緣俱足吧!
以植物的角度來看,每個物種在幾百萬年的時光裡,有多少次機會可以去嘗試遠行,只要某次成功了,間斷分佈也就形成。

第三章 小蘗之島
藉由小蘗的快速分化現象,試著解答台灣高山上為何有如此多的特有植物。
特有物種的「特有」,強調的是它地理分布範圍的侷限,藉由特有物種,可以了解台灣自然歷史的來龍去脈。

讀書筆記~~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台灣小蘗  2021年4月拍攝於小奇萊步道)

 

 

第四章 華參的地理起源
華參與熱帶美洲的燭參屬(Oreopanax)有一定的可能性互為姊妹群,這開啟了台灣-熱帶美洲間斷分布模式。華參有趣的生物地理起源,反映了台灣島作為一個植物驛站的特色

讀書筆記~~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2023年5月 拍攝於梅峰  華參( Sinopanax formosana )五加科華參屬

 

第五章 威爾森迷戀的針葉樹之島
誰說年輕的島嶼沒有古老的特有植物呢?
台灣島地貌歷史不超過六百萬年,但其原生植物體內深藏的自然歷史卻可追溯到東亞植物起源的年代

第六章 台灣山林中的和風角落
探討日本列島作為台灣高山植物的生物地理起源的可能性,以及彼時琉球列島是否擔任了傳播廊道的角色。

第七章 台灣的石灰岩植物

讀書筆記~~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太魯閣小蘗  2021年4月拍攝於梅峰農場山野草室 )

 

第八章 台灣的高寒植物
高寒植物的起源主要經由就地種化本地匯集他處拓殖這三類演化過程產生。台灣高山的地質年齡相對年輕範圍又小,理論上就地種化、本地匯集的比例比較少,經由他處拓殖的比例會比較高,然而他處是指何方?這一章似乎也為下一本著作埋下伏筆。

後記:
如果說閱讀是一種輸入,那麼讀完書把心得寫出來就是一種輸出。
有段時間我很認真的在閱讀之後盡量用簡短的文字進行輸出,但是碰到這本書就卡關了。
這篇文字存在部落格後端至少有一年了,文字是在不同時間的隨筆拼拼湊湊而成,時間拖得太久也不知道有無拾人牙慧。
因為寫寫停停,所以反反覆覆讀過三次(未必全書讀畢),但是每次重新再讀都還是覺得引人入勝,或許這就是一本好書的魅力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na 的頭像
    Dina

    Dina的花園

    D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